| | | | | | | |
|
刊物
《公共行政评论》
刊号
邮发代号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协办单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
社长: 肖 滨
主编: 朱亚鹏
编辑部副主任: 张雪帆
文字编辑: 张楚民 刘学谦
 
收录情况
万方数据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政治学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开放时代
公共预算与政府治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最近新闻
 
        2008年是本刊的初创之年。第一期刊发之时,依例应有一个创刊词,申明本刊的宗旨等等。然而,思之再三,觉得不如等第六期刊发时再进行总结更好。创刊的艰辛,相信本刊所有编辑人员都体会甚深。如今,六期全部顺利刊发,且获得诸多好评。轻松之余,亦有成就之感,更对各方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感激万分。
       本刊致力于提升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质量,促进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知识积累与发展,故本刊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吸收国外理论成果,构建本土化理论,以推动中国公共行政学实现研究转型;本刊倡导建立学术规范,展开理性的学术批评和对话;本刊倡导以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改革的需要。 2008年,在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本刊基本上践行了自己的办刊宗旨。
        2008年,本刊总共刊发了42篇学术论文、2篇理论述评、11篇书评和1篇专访。本刊的一大特色是,每期皆有专栏和书评。专栏的设置不仅解决了组稿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使得学界同行可以集中讨论公共行政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凸现本刊的办刊宗旨。2008年,本刊共刊发了8个专栏。这些专栏都是由本刊主编及本刊专栏编辑与各专栏主编共同商定,然后,由专栏主编组织匿名评审,以确保质量。在专栏论文之外,本刊也刊发了其他16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除个别特约论文之外,都实行了匿名评审,有些论文甚至经历了四至五次匿名评审。此外,本刊专门开设书评专栏,每期都有一至三个书评。书评的目的是根据办刊者的眼光,向学界推荐那些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知识发展的著作。当然,囿于我们的眼光与信息,不免会遗漏某些优秀著作。
        2008年的论文作者,既有海内外著名学者,甚至大师级学者,例如国际著名思想家安东尼·吉登斯教授、国际著名公共行政学大师戴维·罗森布鲁姆教授,也有一批研究有素的海内外中青年学者,以及一部分颇有潜力的年轻学者。实力强大的作者队伍,确保了本刊的品质,也极大地提高了本刊的学术声誉。目前,尽管本刊仍在初创阶段,但是,来稿越来越多,而且,好稿件越来越多。究其原因,诚如某位年轻学者在投稿时所言,在这样一本仍然不是CSSCI的刊物上发表论文,虽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但却非常有助于提升学者个人的学术声誉。借此机会,本刊特别感谢2008年鼎力支持本刊的海内外作者与厚爱本刊的其他投稿者。他们的继续支持,是本刊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
        推行匿名评审制度是本刊在办刊之初就确立的办刊原则。推行之初,倍感艰难。一是,国内学界一直不习惯匿名评审,也对匿名评审有些误解。其实,匿名评审是一个匿名的学术批评和对话过程。如果作者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平和与开放的心态,那么,他就能够获得一个弥足珍贵的完善自己的研究的机会。二是,作者与评审人之间,匿名评审人之间都可能存在意见不一致之处。为了解决此冲突,本刊一方面尽量做到同行评审,将论文交给熟悉论文主题的学者进行评审,另一方面,允许作者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希望作者尽量吸纳评审人的意见,改进论文质量;若匿名评审人之间意见不一致,则按多数原则确定用稿。推行匿名评审制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成效甚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磨合,并在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支持下,目前本刊的匿名评审制度已经顺利运行。借此机会,本刊衷心感谢积极配合本刊推行匿名评审制度的投稿作者,并特别感谢本刊2008年的全体匿名评审人。
        海内外著名学者的鼎力支持,年轻新锐的厚爱,以及匿名评审制度的实施,极大地确保了本刊的质量。随着各期顺利发行,本刊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好评也不断涌来。本刊不仅获得了许多海内外学界同仁的好评,也获得了不少公共行政实践者的认可。例如,某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专门致信本刊,指出本刊发表的某些专栏论文和专题论文,为政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来自实践者的认可使得本刊的编辑者更加坚信,中国公共行政学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品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改革需要。在公共行政领域,理论与实践之所以脱节,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研究理论性太强,而是因为理论是错误的,与真实世界无关的。对于学界同仁和实践者的赞誉,本刊感激莫名,唯有进一步办好刊物,以答谢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厚爱。
        作为主编,我谨借此机会代表任剑涛社长及我本人,对本刊学术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的全体委员表达最诚挚的谢意。特别感谢为编辑2008年各期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的各位编辑及编辑部的工作人员。感谢专栏编辑张光教授、孙柏瑛教授,书评编辑朱春奎教授、牛美丽博士,评论编辑赵成根教授、刘亚平博士。感谢张光教授、肖滨教授、岳经纶教授、李万新博士、陈永杰博士、牛美丽博士、刘亚平博士协助编辑了各期的专栏;感谢孙柏瑛教授、陈永杰博士、刘亚平博士、牛美丽博士、岳经纶教授、张光教授协助本刊联系了海外稿件。感谢承担了论文编辑和校对等具体工作的各位编辑:何艳玲博士、颜昌武博士、陈那波博士、陈永杰博士、朱亚鹏博士、吴志雄教授。此外,编辑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正常运转,并建立起制度化的工作流程,强有力地保证了各期的顺利出版、发行。作为主编,我个人特别感谢编辑部主任何艳玲博士卓有成效的工作,感谢颜昌武博士的协助,以及张爱珠与周辉编辑的付出;感谢各期的执行编辑和每篇论文的责任编辑。
        在2008年艰辛的创刊过程中,本刊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别致以本刊诚挚的谢意!感谢北京大学王浦劬教授、周志忍教授、赵成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教授、孙柏瑛教授,复旦大学竺乾威教授,南京大学张永桃教授、张凤阳教授、魏姝教授,浙江大学郁建兴教授、陈丽君博士,东北大学张雷教授。感谢《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鲍静主编,《武汉大学学报》叶娟丽教授,《管理世界》杂志社谢悦总编辑、编辑部尚增健主任,《开放时代》吴重庆主编,《武汉大学学报》叶娟丽教授,《中山大学学报》杨海文博士。感谢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陈晓方先生、陈剑先生、余贞备先生。
        最后,我个人要特别感谢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各位领导的支持,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唯有办好此刊为报;感谢教育部社科司有关领导在办刊过程中提供的鼓励与指导,感谢中山大学有关领导及社科处在办刊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
        2008年是艰辛的一年,也是收获喜悦的一年。衷心希望海内外同仁以及社会各界朋友继续在未来的岁月里支持本刊。本刊将不断改进管理,竭诚为作者和读者服务,将《公共行政评论》办成国内公共行政学者、实践者以及海外中国研究的学者交流思想、探索真知的学术平台。
                                                                                                      马   骏
                                                                       2008年12月1日于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年度总结
 
 
本刊征订方法为:国内读者请前往所在地邮政局(所),国外读者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零售及邮购业务请与中山大学出版社联系,享受学生优惠定价订购仍请通过编辑部办理。《公共行政评论》(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JPA)刊号:ISSN1674-2486、CN44-1648/D,邮发代号:国内46-364、国外BM8839。
 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行政评论》编辑部 Copyright 2008-2010 版权归《公共行政评论》所有
 邮政编码:510275  电话(传真):020-84113029 020-84038746  邮箱:jpachina@163.com
 Add:Editorial Office,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135# Xingangxi Road,Guangzhou,P.R.China,510275
 Tel(Fax): 86 20 84038746 E-mail: jpachina@163.com